出處:楚雲 FB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687540477948551/

2014年6月26日 8:11

      不知不覺,亞亞就這樣在美國度過了第一年的小學生生涯,迎接來了第一個暑假。長長的夏天,完全沒有暑假作業,功課就是用力地玩耍。看著各式玲琅滿目的夏令營目錄,網上目不暇給的串串書單,媽媽我也躍躍欲試,之前因為上課很多胎死腹中的主題正好可以好好的開始跑跑呢!可是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從期末最後一天接到班上同學媽邀請的泳池派對開始,接著又是露營。玩了四天回來,今天算是待在家的第一天,眼睛一睜開兩姐妹就吵著要去YMCA游泳,然後游著游著,開車回家已經又是晚餐時分了。

 

      看到版上媽咪推薦的一些練習簿,因為美國小學沒有暑假作業,所以我也上網訂了兩本(一本閱讀理解一本科學)一年級的練習簿,當做是暑假的溫故和主題延伸背景參考,加上我心中腦中滿滿的主題計劃和想要講的故事(該是開始介紹歷史和文學名著入門的時候了),結果每天卻還是像沒時間,總是玩玩玩,然後就又要到上床睡覺的時間了。

 

      不得不說,就算是非常實踐慢活的我,也有點覺得「會不會太無所事事了一點了啊?」

 

      然後......就看到了李偉文的這篇文章(http://blog.chinatimes.com/sow/archive/2014/06/24/10131627.html

 

      裡面的一段話深深打動了我:

      「記得我自己小時候的暑假就像是電影「冬冬的假期」或「小畢的故事」裏的情節一般,漫長得似乎無止無境,可是就在無所事事、緩慢的步調中,一個假期的經歷卻又似乎使人成熟不少。」

 

      我突然想起自己小學時候的暑假。

 

      因為有奶奶一起住,所以雖然在雙薪家庭長大卻沒有當過一天鑰匙兒的我和弟弟,也從來沒有見過安親班是什麼樣子。小時候的暑假,真的就是那種炎炎夏日中漫長無止無境的無所事事。我和弟弟一邊聽過一卷又一卷的錄音帶,一邊自己畫迷宮畫闖關遊戲畫大富翁,偶爾和鄰居一起玩跳高跳房子。生活在都市的我,公寓樓下就是馬路,也不可能在外面跑跳,小時候電視只有三台,卡通一天只有半小時,兩人還要搶節目,後來慢慢長大了,暑假就是狂看小說的日子,借來長長的系列小說,和弟弟像比賽一樣狼吞虎嚥著情節恨不得看到眼睛凸出來為止.........

      現在再看到李偉文的句子:在無所事事中一個假期的經歷卻又似乎使人成熟不少........

 

      我仔細的回想........在這些長假中,我有成熟到什麼東西嗎????那一段長長的,大把大把在手中任其揮霍的空白時光,我彷彿還記得那每天下午炎炎陽光下汗水的黏膩,以及那對一天只有半根,今天你吃大頭明天換我吃大頭的冰棒的期待。

 

      成熟???好像沒有!!!!不過我懷念那段長長空白睡到自然醒的日子,像是在緊鑼密鼓學生生活中間的充電,雖然每次到了開學前夕都很悵惘若失的「下定決心」下次「一定不要再白白浪費這兩個月的暑假時間」。可是......或許這些時光並不是真正的浪費,因為有那些空白的時光,讓我學會了閱讀,學會了做我喜歡做的事,學會了安排與選擇,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怎樣不無聊。

 

       我一直覺得,「怎樣不覺得無聊」,其實也是需要練習的。如果孩子手上一直都有大塊的時間可以完全讓自己安排,並且任何3C產品包括電視都不在選擇項目的時候,如果父母可以忍耐前期的那段「摸索期」(也就是晃來晃去很難受不知道要做什麼的那段讓父母心驚的無所事事浪費時間期),慢慢的,我想這就是李偉文文章中「一個假期的經歷又似乎讓人成熟了不少」的意思。這種改變或許不是表面可以看到的,但是卻是一種思考生活或與自己對話的積澱。或許在小小孩身上連他們自己也不會想得如此複雜,可是因為他們有一段時間可以自己安排,完全選擇自己想要做什麼然後專注其中投入其中的燃燒熱情,然後在這當中所得到的滿足和快樂以及自我成就是完全不需要外在的趨力,完全是出自自我內心的,我認為,這樣的經驗就是日後質變的無形沃土,雖然可能在當下是完全看不出來的。

 

      今天在YMCA的泳池中我又再一次看到了這樣在玩耍中自我突破的滿足快樂。

 

      雖然有計劃在今天夏天幫兩姐妹報名游泳班,可是一直沒積極的去找,想說亞亞去年有在德州學了一個月的基礎,兩姐妹已經不怕水會悶氣,又喜歡玩水,就先每天去泳池泡著,等到兩人有要求時再去學應該比較事半功倍學得也比較有興趣效果。亞亞自己雖是半調子,但是很愛教人又有崇拜者,教學相長之下竟然也越來越進步,兩姐妹一邊玩水一邊埋頭苦練,沒有人看,沒有人教,就自己一遍又一遍重複又重複的練習,一邊練習一邊思索一邊自我糾正然後再一遍一遍試驗剛剛所想的,失敗就再重來,成功就再突破,樂此不疲。因為沒有進度,所以也沒有消化的壓力,也沒有大人在旁邊「鼓勵」的催促。反正就是玩,玩跳水,玩悶氣,玩水中倒立,看到別人做自己不會的,在心裡想想估量估量,準備好就試試看,成功了就很開心的叫我看,但大多數的時候就是自己玩,我偷偷用眼角餘光看,看到兩姐妹又突破一招時很開心的對自己大喊:「I did it ! 」

 

      「I did it !」是一種自我肯定,這種自我肯定所得到的自我成就感完全來自於自己的內心,這種滿足與快樂是不假外求,也是不依賴外在給予的。「如果我的快樂不是靠外在或別人給我的,那外在或別人也就無法拿走我的快樂。」然後,這樣的經驗就會成為一種內在的力量,讓人對自己和自己的生命與生活有一種寧靜與自信,還有自在,因為,我不是和別人比較。

      這是我始終一直努力要教給孩子的一種人生態度,但是這項功課太過抽象,必須要有自我經驗才能了解,然後這樣的自我經驗必須奠基於沒有功利性和目的性,而挖掘出自己的熱情與動力,需要時間。

 

       孩子需要時間去探索和發覺(掘)自己,父母則需要擺脫我們帶有自我偏見的所謂「浪不浪費」、「值不值得」,在這些重複又重複,或是無所事事,或是有的沒的,或是沒有結論沒有成果的表面迷霧。孩子每天所吸收的東西,總是需要時間消化反芻,那些在「不事生產」空白時間的自言自語和玩耍互動,其實是另一種「產出」。而在靜靜坐了一學期之後,長假裡徹底的動一動其實也滿有益身心健康,為什麼我會認為暑假要好好跑完我收集的書單教具才叫不浪費,每天去泳池玩水,後院跑跳,玩得滿腳泥巴汗濕曬黑就可惜了夏天呢???

 

 

      看來我也應該好好放鬆一下,我的暑假計劃應該是重新調適我的心與眼,不是急著要塞給她們什麼東西,而是讓她們能好好用這長長的假期,自己找到填滿自己的東西,我只要當「後勤補給」就好。

 

 

 

附註: 前兩天看到一則彭菊仙寫她兒子的段落,一個兒子有著神秘的籌碼熱情,驚人的毅力做出數大之美的數百枚厚實籌碼。另一個廢寢忘食幫英語班的同學編寫歌詞,根本不是他的責任的搞得比自己的事還投入,彭菊仙寫道(原錄自其FB版頁):

 

【哪管有沒有人在乎我的付出?!】
翔翔跟我說,學校穿堂會播放他幫忙「英語資優班」編寫並指導他們演出的rap影片。
「那我看得到我兒子嗎?」我問。
「我不是成員,當然不會有我入鏡啊!」兒子回答。
「那我都只能看到別人的兒子演唱囉!」我說。
「嗯…不過,最後他們有打上感謝我指導的字樣啦!」兒子說
「喔!那看到也蠻驕傲的啊!」我說。
「但你可能要盯著看,因為只閃了一兩秒吧!哈哈!」兒子說。
「哦?」我有點納悶。兒子為了這個團體熬了兩三天夜、早上睡過頭、錄音錄到聲音沙啞、還要跟弦樂團解釋為什麼遲到,但最後只有一兩秒的感謝字幕?我也只是一個很平凡、愛兒子的媽媽,心中難免有點為兒子感到小不平。
「你覺得這樣OK?你不會希望別人知道,其實你是幕後功臣嗎?」我問。
「OK啦!這實在沒什麼!我編這rap的歌詞編得太開心了,我還謝謝他們這樣賞識我哩!拜託!」
聽完兒子的話,突然一股恥辱感從心底冒出,我怎麼如此小鼻子小眼睛呢?孩子比我大器大度多了啊!最重要的是,他真正知道自己的天賦是什麼,知道善用自己的天賦。
那小小一兩秒鐘形式上的「標籤」,哪能和「真正享受發揮自我天賦」的無上樂趣比擬呢?

sh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